10月21日,桃李面包发布公告称:“自2024年10月21日(含)起,桃李新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将不再添加脱氢乙酸钠。”脱氢乙酸钠究竟是什么物质?为什么要禁用?它在食品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脱氢乙酸钠的奥秘。
在我们日常接触的众多食品中,常常会看到一些不太熟悉的成分名称。脱氢乙酸钠便是其中之一。脱氢乙酸钠是一种白色或近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它属于广谱
防腐剂,对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系和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进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从而达到抑菌目的。
在食品领域,脱氢乙酸钠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是烘焙食品,面包、蛋糕等由于水分含量较高,且在制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添加适量的脱氢乙酸钠可以有效防止霉菌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其次,在饮料中,尤其是一些未经高温杀菌的果汁和饮料,脱氢乙酸钠能够抑制酵母菌和细菌的繁殖,防止饮料变质。再者,在酱油、醋、酱料等调味品中,它可以防止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保持调味品的风味和质量。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脱氢乙酸钠也不例外。虽然它在食品防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风险。我国对脱氢乙酸钠在食品中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有严格的规定。在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使用脱氢乙酸钠,一般认为是安全的。但如果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长期大量摄入脱氢乙酸钠可能会对人体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一定负担。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更应谨慎食用含有脱氢乙酸钠的食品。
今年 3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 2024)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标准中,删除了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淀粉制品、面包、糕点、烘焙食品馅料等食品中的使用规定,同时在腌渍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也由 1 克 / 千克调整为 0.3 克 / 千克,且该版标准将于 2025 年 2 月 8 日开始实施。这一调整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和严格监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脱氢乙酸钠的使用规定调整,一方面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认识的不断深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脱氢乙酸钠的潜在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对其使用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限制。另一方面,这也对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工艺,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防腐方法,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消费者来说,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在购买食品时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在购买食品时,我们可以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了解食品中是否含有脱氢乙酸钠以及其使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同时,我们也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此外,我们还应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期大量摄入含有特定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它们在延长食品保质期、改善食品口感和外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该在安全的范围内。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严格监管,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我们作为消费者,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关注食品安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
脱氢乙酸钠作为一种食品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既有其积极的作用,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国家对其使用规定的调整,是对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我们应该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关注食品安全标准的变化,通过合理选择食品和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食品安全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我们的食品环境会变得更加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