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鲜肉及肉制品作为节日餐桌上的“重头戏”,其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保障消费者在春节期间能够放心食用鲜肉及肉制品,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全方位加强监管与保障。
源头把控是基础
要确保畜禽养殖环节的安全。饲料是畜禽生长的“粮食”,监管部门需加大对饲料生产企业的检查力度,杜绝违禁添加剂、抗生素等有害物质,防止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要规范兽药的使用,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严格遵守休药期制度,确保畜禽体内药物残留降至安全水平。此外,养殖场的环境也不容忽视,良好的通风、卫生条件以及定期的消毒,能够防止病菌滋生和传播,保障畜禽健康生长。
生产加工是关键
肉制品生产企业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岗位,配备专业人员并确保其考核合格,严格执行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各项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对食品质量安全全面负责。要保持加工、贮存和厂区等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维护加工、贮存设施设备,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在原辅材料的选择上,要严格把关,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和供应商,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确保原料肉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关键环节控制,严格依据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市场流通是保障
在运输环节,要确保运输工具的卫生和安全,定期对运输车辆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对于需要冷藏运输的鲜肉及肉制品,要保证
冷藏设备正常运行,使产品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进入市场后,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畜禽产品的抽检力度,严格检验检疫,只有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流通。销售场所要建立严格的进货查验制度,确保所销售的产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并做好标识,标明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监管执法是后盾
监管部门要持续开展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督促生产经营业户依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方位强化风险排查,严把源头关口,要突出重点品种,强化食品抽检的“雷达”作用,增强监督抽检的靶向性和有效性,同时强化“抽检+监管+执法”联动效应,夯实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对于掺假掺杂、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从严从重查处,有力震慑不法分子。
消费者意识是补充
消费者自身也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尽量到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的正规摊位购买畜禽产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肉类.要学会辨别畜禽产品的质量,注意观察肉的颜色、气味、外观等,对于变质或疑似有问题的产品坚决不买.此外,购买回家后要合理储存和烹饪畜禽产品,鲜肉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保存,并尽快食用,烹饪时要确保熟透,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菌和寄生虫.
保障春节期间鲜肉及肉制品的安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从源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才能让广大消费者在春节期间吃得放心、吃得开心,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