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临近,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氛围,象征团圆美满的汤圆也迎来了生产、销售的黄金时期。作为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美好寓意的传统中华美食,汤圆正经历着从手工制作迈向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改变了汤圆的生产方式,更推动了整个汤圆产业的蓬勃发展。
走进现代化的汤圆生产车间,宛如踏入一个科技与美食交融的奇妙世界。从优质糯米粉的精细研磨,到各种馅料的精心调配,再到包制、速冻、包装等一系列环节,全程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人力被解放,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以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智能化生产线上马的国内自动化程度高、单产规模大、效率高的速冻汤圆全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可产出15000个汤圆,这样的速度令人惊叹。
在机械化生产中,各类食品机械设备和食品加工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汤圆机作为核心设备,采用圆盘挤压搓圆成型技术,结合面点工艺要求,使得汤圆外形圆润美观,大小均匀,表面光亮细腻,口感柔滑且弹韧性佳。送面、送馅均采用双绞笼结构,通过数字变频调控,能够精准地任意调节面、馅输送量及汤圆重量,确保每一颗汤圆都品质如一。只要将准备好的面团与馅料放入进料口,开机后设备便可自动完成搓圆、成型等工序,整个过程高效稳定,制品不易变形。而且,汤圆机功能多样,适用性广,不仅能制作汤圆,还可依外皮及馅料的种类不同,制作豆沙包、南瓜饼、奶皇包等多种包馅食品,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除了汤圆机,“速冻隧道”技术也是汤圆生产的一大亮点。在-35℃~-40℃的超低温环境下,汤圆能够急速冻结,这个过程仅需25-30分钟,速冻后汤圆中心温度迅速达到-18℃以下。这种“活性冻态锁鲜技术”使食品内部水分凝结成微米级冰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材的细胞活性,将汤圆的鲜活美味和营养健康牢牢锁住,让消费者品尝到的每一口汤圆都如同刚包制出来一般新鲜。汤圆
自动包装机同样功不可没,它可自动完成称重、穿袋、封口等一系列操作,通过14个多头秤按设定袋重自动调配最佳组合成袋,大大提高了包装效率和精准度。包装后的汤圆还会经过金属检测器的严格检测,如同机场安检一般,有效防止金属异物混入,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汤圆的机械化、智能化生产,为汤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从生产效率上看,机械化生产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产量。以往手工制作汤圆,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市场需求。而如今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一天的产量就能达到近千吨,有效填补了节日期间汤圆市场供应紧张的缺口,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团圆”。在品质方面,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精准的设备控制,确保了每一颗汤圆的品质稳定,口感一致,改变了手工制作可能出现的品质参差不齐的状况。
从市场拓展角度而言,机械化生产推动了汤圆产业的全球化进程。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海外消费者对中式美食的兴趣日益浓厚,汤圆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受到了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的喜爱。高效的机械化生产使得汤圆的出口量不断攀升,如三全汤圆已远销至美洲、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底出口量已超千吨。企业通过不断优化产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习惯调整产品线,推出低热量、粗纤维等特色汤圆,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中国汤圆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
从产业创新层面来说,机械化生产为汤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中,不断推出新颖的汤圆品种。例如,将传统药食同源理念融入汤圆,推出“食养汤圆”;把受年轻人喜爱的茶饮口味,如茉莉龙井、白桃乌龙、生椰拿铁等融入传统汤圆,实现跨界创新的“茶趣汤圆”;还有首创研发的3D鱼形汤圆“鸿运锦鲤汤圆”以及各种带有美好寓意的创意汤圆等。这些新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美食的多样化需求,也引领了行业的创新风潮,为汤圆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汤圆的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是传统美食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是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它在满足人们对传统美食热爱的同时,推动了汤圆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具创新性的方向发展。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汤圆生产将继续书写“智变”传奇,让这颗小小的汤圆,承载着中华美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味享受和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