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眠逐渐成为都市人“流行病”的当下,盒马新推出的“晚安牛奶”一经上架,便迅速抢占销售榜单。产品包装上醒目的“10倍+原生褪黑素”宣传语,成功戳中无数被睡眠问题困扰消费者的痛点,将其推上盒马“鲜奶飙升榜TOP.1”、“营养早餐飙升榜TOP.1”。不过,这款牛奶的实际助眠效果却在消费者群体中引发两极化反馈:有人喝完后收获超10小时深度睡眠,也有人经历了“半梦半醒”的糟糕体验。
 
  看似极具说服力的“10倍+原生褪黑素”宣传,细究之下却暗藏玄机。产品标注的每瓶250ml含12500pg褪黑素,换算后仅为0.0000125mg,而医学上助眠所需的褪黑素剂量约为0.3mg-0.5mg,如此微小的含量,甚至不及一把开心果中的褪黑素多。追溯“原生褪黑素”的奥秘,发现其源于三元的技术——通过调整奶牛的光照与黑暗饲养周期,使奶牛在特定时段分泌更多褪黑素,进而提升牛奶中的相关含量。值得注意的是,早在盒马晚安牛奶问世前,三元便已推出同款产品,二者宣传话术和成分含量高度相似。
 
  事实上,瞄准助眠市场的乳制品企业并非只有三元一家。在这片竞争激烈的蓝海中,企业们走出两条差异化路线。新希望乳业的舒睡牛奶主打蜂蜜、酸枣仁等传统中药材配方;光明乳业则聚焦茶氨酸、酪蛋白酶解物等现代成分;蒙牛“NOPA晚上好牛奶”更是将γ-氨基丁酸与酸枣仁、茯苓粉等天然成分相结合。就连主打高端酸奶的Blueglass,也推出添加酸枣仁、GABA氨基丁酸等多种助眠成分的“晚安胶原酸奶”。不仅是乳制品,可口可乐、元气森林等饮料品牌也纷纷入局,推出助眠功能饮品。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随着失眠人群不断扩大,助眠成为刚需,“晚安”食品应运而生。相较于助眠药物,这类食品在口感上更易被接受,即便实际功效存疑,其所带来的心理暗示,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睡眠的渴望。然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晚安”食品,消费者在追求睡眠质量的同时,也需保持理性,避免陷入营销噱头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