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食品机械网>资讯列表>从鲜叶到珍品:茶叶加工设备赋能浙江茶精深加工

企业推荐

更多

从鲜叶到珍品:茶叶加工设备赋能浙江茶精深加工

2025年07月12日 08:43:33 人气: 15804 来源: 食品机械设备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为浙茶未来五年发展划定了清晰坐标:到2025年,干毛茶产值需突破315亿元,综合产值冲刺1300亿元;2027年更要实现综合产值1500亿元、30个全国性区域品牌的跨越。这组数据背后,是浙江茶产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战略转型,而精深加工与数字化升级正是撬动这场变革的两大支点。
 
  作为传统产茶大省,浙江茶园面积、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龙井茶等品类更是享誉全球。但光鲜数据下暗藏隐忧:夏秋茶利用率不足30%,初级加工产品占比超60%,同质化竞争导致部分产区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实施意见的出台,直指产业短板,将“加工增值”与“数字赋能”确立为破局关键。
 
  精深加工的产业化布局,正在重构浙江茶产业的价值链条。政策明确提出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推广“企业+基地”模式,为深加工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供给。在杭州、绍兴等地,茶叶研发中心已成功开发出速溶茶粉、茶氨酸保健品等200余种深加工产品,将每公斤茶叶的附加值从百元级提升至千元级。针对夏秋茶资源浪费问题,多地通过工艺改良,推动红茶、黄茶等品类发展,使原本弃采的鲜叶实现每亩增收800元以上。按规划,2025年浙江茶叶精深加工年产值将突破450亿元,2027年迈向600亿元,这意味着加工环节对产业的贡献率将提升至40%以上。
 
  加工设备的迭代升级,为精深加工提供了硬核支撑。从龙井炒茶机的智能温控系统,到抹茶超微粉碎设备的精度提升,浙江茶机企业与科研机构协同攻关,已研发出40余种专用加工装备。在松阳茶叶精深加工园区,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从鲜叶到成品茶的全流程把控,不仅将生产效率提升3倍,更使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这种“设备升级-品质提升-市场溢价”的正向循环,正在成为浙茶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加速推进,让传统茶产业焕发新活力。通过“茶产业大脑”整合的物联感知数据,茶农可精准掌握茶园温湿度、病虫害情况,实现肥水智能管控;加工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则让每批茶叶都拥有可追溯的“电子身份证”。截至目前,浙江已建成省级数字农业工厂40家、未来农场6家,预计2027年将分别达到50家和10家。在安吉白茶核心产区,物联网设备的全覆盖使鲜叶损耗率降低15%,加工能耗下降20%,数字化带来的效益提升已实实在在体现在茶农的收益账本上。
 
  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是串联加工升级与数字转型的重要纽带。政策要求2027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0家,这些企业正成为技术转化的“试验田”和产业标准的“制定者”。杭州某茶叶集团通过建设自有深加工基地,将茶叶延伸开发为面膜、茶饮等12类衍生品,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绍兴某企业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后,产品溢价能力提升25%,成功打入高端消费市场。
 
  从西湖龙井的传统工艺到速溶茶的现代技术,从茶园的物联设备到产业链的数字大脑,浙江茶产业正在书写“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新故事。随着精深加工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这片承载着千年文化的“绿叶子”,正蜕变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金链条”,为中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浙江方案”。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