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食品机械网>资讯列表>小龙虾 “不香了”,产业如何再 “升温”

企业推荐

更多

小龙虾 “不香了”,产业如何再 “升温”

2025年08月21日 14:03:15 人气: 16595 来源: 食品机械设备网
  今年夏天,曾占据夜宵市场C位的小龙虾热度明显回落。据媒体观察发现,即便不少门店推出团购、直播带货等促销,上桌率仍与往年比下降,旺季排队盛况难再重现。
 
  小龙虾产业曾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数据显示,其养殖面积达3050万亩、产量34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39%和9.07%。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5)》指出,2024年产业风险累积,不确定性增加,亟待从“扩面增量”转向“提质增效”。从“网红”到遇冷,小龙虾产业如何突破瓶颈,值得深思。
 
  供需失衡:价格波动与竞争困局
 
  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数据显示,今年小龙虾运输车辆较往年减少近三成。批发商反映,2025年五一期间“789钱”大虾批发价17元/斤,8月飙升至40元/斤,终端销量下滑与批发价上涨的矛盾,凸显供需失衡。
 
  供给端,2024年全国养殖面积达3000万亩,东北、新疆等新兴产区年均增速30%,部分稻田试点稻虾共作,亩产达150公斤;消费端需求却持续收缩,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传导失灵——虾农因预期价未达,出现“议价不成倒虾回塘”现象,批发价坚挺与门店提价难形成利润挤压,行业洗牌压力加剧。
 
  市场红利期曾吸引大量资本涌入,小龙虾相关企业注册数从2014年个位数增至2018年300余家,如今回落至80家左右。门店扎堆却缺乏标准化与创新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且高度依赖夏季消费,淡季闭店率居高不下,进一步加剧困境。
 
  消费理性:性价比成核心诉求
 
  消费者心态正发生转变。有市民表示:“前几年夏天每周都吃小龙虾,现在选择多了,吸引力就弱了。”如今,性价比、就餐效率成为消费决策核心,盲目追“网红”的心理淡化。
 
  不少消费者转向家庭自制,“市场四钱规格虾最低15元/斤,配专用调料,比店里划算”。这种转变直接冲击中低端餐饮,而麻辣田螺、捞汁小海鲜等替代品,以及生鲜平台平价虾、预制菜虾的兴起,进一步分流堂食需求,门店经营压力陡增。
 
  行业协会分析,网红美食若出现口感不稳定、品质参差等问题,负面评价会通过社交网络扩散,导致消费者“体验落差”,这也是小龙虾热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全链升级:破解“昙花一现”魔咒
 
  流量褪去后,小龙虾产业如何实现从“爆红”到“长红”?行业专家认为,这是市场从野蛮生长向理性发展的转折,突破季节限制、构建标准化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是转型关键。
 
  品质把控是基础。养殖端需升级技术,通过水温调控、电子控温等实现全季养殖;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规范旺季市场秩序,避免盲目扩产、过度包装与低价竞争。长远看,需结合资源禀赋规划产业布局,联合科研院所推广新型养殖技术,完善水利、冷链等配套设施。
 
  持续创新是关键。部分品牌通过“小龙虾+地方菜+热门食材”的产品矩阵,延长消费旺季;还有品牌打造主题门店、拓展预制菜与外卖渠道,使冬季营收占比从不足20%提升至35%。此外,开发小龙虾汉堡、披萨等跨界产品,也能满足多样化需求。
 
  文化赋能可重构消费价值。部分品牌打造年代感市井文化空间,将小龙虾升级为文化体验载体,日均接待量突破3万人次。当消费者为“仪式感”与文化氛围买单时,文化认同感便成为超越味觉的情感纽带,为产业长效发展提供支撑。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