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食品机械网>资讯列表>非热加工产业化提速,装备制造迎来“静温革命”

企业推荐

更多

非热加工产业化提速,装备制造迎来“静温革命”

2025年10月20日 08:43:25 人气: 14929 来源: 食品机械设备网
  10月11日至13日,2025国际食品非热加工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非热加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创新应用与产业化路径。会上揭牌成立的“中国食品超高压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标志着我国在这一前沿领域迈入系统化、工程化的新阶段。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发政所言,非热加工技术不是传统热处理工艺的补充,而是未来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二轨道”。
 
  所谓“非热加工”,是指在不依赖高温的条件下,通过高压、电场、超声波、冷等离子体等物理手段杀灭微生物、延长保鲜期,同时最大限度保留食品的营养与风味。与传统巴氏或UHT加热不同,非热加工更接近“原生口感”,在果汁、果泥、低温肉制品、即食海鲜、婴幼儿辅食等高价值赛道上表现突出。其核心技术之一——超高压处理(HPP),已成为全球食品工业创新的焦点。它通过在常温下施加高达600兆帕的压力,实现微生物失活和酶钝化,而无需任何防腐剂或高温破坏。消费者得到的是“更鲜、更纯、更自然”的产品,企业得到的是更高附加值与更长货架期。
 
  从科研走向产业,是中国非热加工技术近十年的重大转折。以往,这类技术主要停留在高校实验室或示范线,如今,随着设备制造能力的突破与应用案例的积累,超高压技术正加速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会议上,多位专家强调,HPP设备的国产化与模块化,是推动产业落地的关键因素。过去依赖进口的超高压容器、压力传感系统与自动控制模块,如今已由国内企业逐步实现替代,并在果汁、冷萃咖啡、调味酱料等多个领域成功投产。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静温革命”不仅在改变食品的加工方式,也在重塑装备产业链。对于食品机械制造业而言,非热加工的兴起意味着新的增长极正在形成。超高压、脉冲电场、冷等离子体、超声协同等设备技术,正成为各大装备企业的研发重点。从结构设计、密封材料到控制算法,每一次技术创新都可能催生一批新标准、新市场。当前,中国市场上已出现多家企业推出中小型HPP设备,用于区域性果汁厂和中央厨房场景,实现“就地锁鲜”;同时,大型连续式超高压生产线也在乳制品、即食肉制品行业展开测试,标志着这一技术从单机实验走向产业集群化应用。
 
  产业化的提速背后,是消费认知与监管环境的双重驱动。一方面,健康、营养、低添加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趋势,非热加工恰好契合“减负食代”的诉求。另一方面,随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非热加工凭借其物理灭菌、过程可控、追溯精确等特性,被视为实现高标准合规生产的理想路径。这让HPP技术既成为“风味保卫者”,也成为“合规利器”。
 
  然而,机遇并不意味着坦途。当前制约非热加工大规模普及的难点,仍集中在成本与协同上。设备投资大、运行能耗高、上下游产业链尚未完全打通,使得部分中小企业在引入时顾虑重重。对此,专家建议应建立共享型HPP加工中心、推动标准化接口设计,提升设备通用性与产能利用率,从而降低行业整体门槛。同时,鼓励科研院所与装备企业协同创新,在压力控制、密封寿命、自动清洗系统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让“中国制造”的HPP设备更可靠、更智能、更经济。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理论创新到产业变革,非热加工技术正在成为食品工业新的增长引擎。它不仅关乎产品形态的革新,更是食品加工理念的一次重构——让技术回归本味,让产业回归自然。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随着政策引导与设备进步的持续深化,中国的非热加工产业将进入“快车道”,而那些能够率先掌握核心装备技术、打通产业链应用的设备制造商,将成为这一场“静温革命”的受益者之一。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