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钢铁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等
10个行动计划的通知
豫政办〔2025〕50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钢铁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河南省煤炭行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河南省有色金属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河南省食品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河南省化工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河南省建材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河南省轻工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河南省医药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河南省工程机械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年9月26日
河南省轻工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轻工业提质升级,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奋力建设制造强省,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时尚化发展方向,坚持消费引领、创新驱动、数智赋能,实施现代家居培育壮大、时尚皮革融合跃升、生物塑料培优育强、历史经典传承创新四大行动,推动县域集聚、特色集群、园区集中,构建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轻工产业体系。
到2027年,主导产业龙头带动更加强劲、集聚优势更加突出、产业规模更加壮大,培育4个国家级消费名品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6个国家级“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力争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家居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基地、全国产业链最完备的生物塑料制品基地、传承创新华夏文明的历史经典产业大省,进一步巩固提升中西部轻工大省地位,整体发展水平跃居全国第一方阵。
二、重点任务
(一)现代家居产业培育壮大行动。
1.提升特色集群。依托智能家电、绿色家居、户外家居产业优势,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立足主导产业,发挥上下游产业集聚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紧扣新消费、新需求、新场景延链补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家居产业集群。到2027年,力争培育5个特色产业集群。
2.创新业态模式。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鼓励企业建设消费者体验中心、在线设计中心,推行虚拟仿真设计、个性化设计、交互设计。提升柔性化生产能力,支持企业建立基于消费数据的柔性化生产系统,推广因需定制、反向定制等新模式,培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拓展服务延伸模式,支持智能家居企业搭建“产品+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家居体验中心,构建沉浸式、场景化服务空间。到2027年,力争建设5个智能家居体验中心。
3.优化适配供给。聚焦消费升级需求,抢抓以旧换新机遇,开发契合品牌定位和消费者喜好的创新创意产品。加快耐用家居迭代升级,加大银发经济产品推广力度,扩大休闲运动消费,优化智能家电、绿色家居、功能家具等产品供给,发展多功能与便携户外产品、益智玩具等品类。落实适老化改造和普惠养老支持政策,加大优质产品供给力度。
(二)时尚皮革产业融合跃升行动。
4.强化引领带动。持续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国际一流的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领军企业。发挥骨干企业支撑引领作用,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质量品牌等方面加快取得新突破,实现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鼓励跨行业强强联合,引领皮革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水平。开展企业梯度培育,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5.融合时尚制品。开发具有时尚性、环保性、功能性的高品质皮革产品,科技赋能鞋靴、箱包等时尚单品,引领消费趋势;研发性能突出的防水、防污、抗菌防霉、导电/防辐射、阻燃皮革等新产品;开发适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时尚引领型皮革材料,进一步拓宽汽车、家居等皮革应用领域,前瞻性引导消费潮流,扩大皮革市场份额。
6.推动智能绿色发展。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评估诊断,推动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管理,开展关键程序、制造单元数字化微改造,建设全流程自动化智能生产线。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进无铬鞣制、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探索建立皮革碳足迹核算体系,提高行业标准规范性和一致性,推动皮革行业“向新向绿”发展。
(三)生物塑料产业培优育强行动。
7.提升全链优势。加强上游原料供给,提升丙交酯生产工艺水平,巩固PBA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生产优势;提升中游材料制造水平,加快形成PLA(聚乳酸)大规模化生产能力;拓展终端制品应用,丰富、优化生物塑料制品种类。到2027年,力争培育2个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提升生物塑料全产业链优势地位。
8.创新关键技术。聚焦生物塑料原料非粮化,鼓励优势企业加强秸秆制糖、制乳酸规模化关键技术攻关;聚焦拓宽应用领域和降低生产成本,鼓励企业、产业联盟和研发机构开展树脂合成、材料改性、制品成型等全链条应用研发。加快建立生物塑料产品检测、认证和追溯体系。
9.拓展应用场景。丰富分类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产品的供应与选择,大力推动预制菜、速冻食品、农用地膜等工农业用品扩围应用;积极推动医疗卫材、日常用品、服装面料等领域产品高值化应用;创新推动可降解塑料在玩具、3D打印等新兴领域推广应用。加快打造“生物塑料+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
(四)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行动。
10.加强传承保护。聚焦陶瓷、玉雕、中药、茶叶等领域,确认一批特色经典产业及品种技艺,探索建立省级历史经典产业名录,绘制历史经典产业地图;建设一批优质中药材、茶叶生产基地。加强传统工艺技艺、老字号品牌保护与传承,实施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乡村工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级分类培养。
11.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创新创意引领,结合国潮、国漫、国风、国粹,推出一批历史经典产业新品、精品、名品、珍品。加快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支持历史经典企业做精做大做强。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高能级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基地。坚持中国传统元素与国际文化元素融合,加快多元融合发展,打造“历史经典+IP+文旅+生活”模式。
12.加强宣传推广。支持开展交流活动,鼓励以市场化运作模式举办各类历史经典产业节会。利用政府主办或参与的各类展会,嵌入式宣传历史经典产业,鼓励外事礼品选用历史经典产业产品。按照规定对参与国家级会展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支持各地举办创新创意赛事,定期发布创新产品,在重要交通设施及公共场所设立展示展销窗口,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
(五)优化发展生态。
13.加强要素支持保障。统筹省级各类财政资金,柔性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研发创新等。引导产业园区集中集约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股权融资。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财政奖补等方式,引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轻工企业建设源网荷储项目政策支持力度。
14.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实施安全生产智能管控。
三、组织保障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会同相关部门、有关省辖市政府,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做好情况调度、跟踪评估和经验总结等工作,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省现代轻纺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加强政策宣传、行业监测、决策支撑和企业服务。